更新时间:2025-10-21 09:03:20
“你必须埋葬过去的自己,才能成为最好的自己。”沙利文在某一次谈话时对卡梅隆说。于是,卡梅隆的另一个“自我”,那个原本的“他”,随着海军陆战队训练营的结束,也慢慢消失殆尽了。他变得像沙利文一样,选择了摒弃“真实的自我”,与被规训的男性气质共存,并美其名曰为“成长”。 对于“身份认同”的迷惘、因为性取向而被霸凌,卡梅隆以为在严苛的海军陆战队训练营的洗礼下可以摆脱过去,重获新生。他一路不停地遭受有毒的男子气概的迫害,不断地被男性气质所规训。为此,他只能不断地压抑真实的自我。为什么在这样一个外人看来都要唾弃几分的父权制结构中,卡梅隆不但没有退出,反而成为了其拥护者呢? 在有些时候,边缘人物需要集体归属感才能找到自身的价值,而这份归属感在高度集权化的军营里又被包装成兄弟情谊和挫折成长。只有在挫折中一遍遍地自我拷打,抹杀懦弱的过去,才能同所谓的“主流男子气概”同阵线。而这些因为缺乏男子气概的社会弃儿们,在这样的一种高度归属感中找回了自信。 “军队文化”是关于“强者”或“胜者”的文化,要想生存下去,就必须摆脱“弱者”的身份,强化男性认同,成为父权制中的一员。沙利文在剧中就是一个十分矛盾的人物。在这样庞大的权力机器中,他无法承认自己的性取向,而这份无法被承认的、被压迫的情感和自我认同,又成为了他加固男性气质的燃料,更成为了他将痛苦转移到卡梅隆身上的借口。琼斯说的没错,沙利文根本不是想要训练卡梅隆,让卡梅隆成为自己的接班人。他想要让卡梅隆经历自己经历过的一切,让他痛苦,让他自己走上这条不归路。这不是让他成长,这是要让他永远活在谎言之中。而卡梅隆内化了这一切。 海军陆战队的结业典礼上,看似已经脱胎换骨的卡梅隆是真的成长了吗?成长就是逃避真实的自我,去拥护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高概念吗?影片结束的时候,一边是结业生们的纵情狂欢,一边是电视机里紧张的伊拉克战争局势。或许到那一刻,卡梅隆才会意识到,早就被卷入战争机器中的他,或许根本就没有自由可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